案例背景
在《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》的指导下,我关注婴幼儿的进步需要,努力为婴幼儿创设条件,支持婴幼儿的进步,尤其是进入小班教学以来,我十分重视对婴幼儿情感、交往、合作等方面的培养,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形成健康、积极的态度,促进婴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进步。
对能力的培养该出手时再出手
[b]案例描述
1、老师,快来帮帮我[/b]
午睡起床。小朋友都忙着着装穿裤,忙着排队请老师帮忙整理服饰,只有可可半眯着双眼躺在床上。尽管小朋友在旁边催她,老师也不断鼓励她赶快起床,但她还是没要起床的征兆。
小朋友都梳洗完毕,要吃点心了,可可还没有穿衣,只不过呆呆地坐在床上。我走到可可的床边,自言自语地讲起小蜗牛因动作慢总误事的故事,最后,我问可可:可可,你喜欢这只慢动作的小蜗牛吗?她没正面回答我,而是不假思索地说:我不做那只慢动作的小蜗牛。一边说,一边叫我帮她穿衣。不一会儿,她就开心地走出了午睡室。
2、老师,她不让我抱娃娃
区角活动时间。只见可可一手抱着娃娃,一手给娃娃喂饭吃。子田说:这是我的娃娃,我是她的母亲。说着把娃娃夺了过去。可可说:是我先拿的,应该我先玩!就如此,她两个开始争执起来,可可抢不过子田,就把头转向我,向我求助,我连忙以母亲的身份走过去,和蔼地问:发生啥事了?可可噘着小嘴,向我告状。我对子田说:这个娃娃真漂亮,你们一个抱娃娃,一个给娃娃喂饭,怎么样?好吧。在我的建议下,她两个愉快地玩了起来。
案例剖析
本案例中可可是小班小朋友,在班里,她是年龄较小的婴幼儿,语言表达能力强,情感丰富,但常规意识差,自理能力较弱。
在婴幼儿活动过程中,我努力为婴幼儿打造一个宽松、民主、自由的环境,可以尊重婴幼儿,因地制宜,关注婴幼儿的变化与需要,并能准时引导、解决问题,促进了婴幼儿情感、态度、交往等方面的进步。
以上两则活动中,我感觉也存在肯定的问题。当可可意识到动作慢不好,要快点起床时,我立刻适应她的需要帮她穿衣。这使她失去了一次独立穿衣的训练机会,还会助她滋长惰成人性心理。在娃娃家游戏时,她在老师的建议下掌握了合作游戏,但同时因为老师介入太快,使孩子失去了一次独立解决问题的尝试机会。可见在宽松的活动环境中,我真该掌握该出手时再出手。